随着德国工业4.0.启动,.已掀起一轮工业改革的热潮,中国要想不被落下,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要改变以往高能耗、乱排放的生产方式,努力向低能耗、低排放、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作为制造业重点之一的铸造业来说,转型升级已成必行之路。但总体来看,中国铸造业要完成转型升级,先要克服三大焦虑。
图:长城铸造厂加工的铸钢件之一大齿轮
中小企业竞争力薄弱,面临淘汰
据调查,目前我国约有铸钢件铸造厂2.6万余家,但以中小企业为主。在铸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对“中国制造2025”和“十三五”规划的政策与路线要求,由于自身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不强、缺少政策支持等原因,这些中小企业很难实现智能制造,他们将在转型升级竞争中步履维艰。到2020年,预计将有一万多家企业被市场淘汰。存活铸造企业的30%(约4500家)的铸钢件产量将会达到铸钢件总产量的80%以上,这些企业将成为龙头骨干铸造厂,而其它企业则将被边缘化,随时有被淘汰的可能。
风险认识不足,用并购作转型方式
已经开始转型之路的铸造厂,由于在方式的选择上出现问题,导致焦虑产生。确立转型升级计划、制定目标、选定方式、开始转型升级,这本是一条很明确的转型升级之路,但很多企业在转型方法方式上出现了偏差。典型代表是很多铸造厂想通过并购使自己脱胎换骨。相对于踏踏实实做转型的铸造厂来说,这种并购无异于逆经济形势而上。虽然在某些方面可以看作是产业资本在国内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寻找新机会的本能举动,但静下心来仔细考虑,并购有机遇更有风险,诸如法律、政治、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都需考虑。过分的钟情于并购常常会催生不够审慎的决定,从而造成转转型升级之路出现偏差。
智能铸造,准入门槛高
在转型升级的大事件中,还存在着一种一窝蜂创业式的焦虑。制造业转型,智能铸造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发展方向,很多人都想分一杯羹。但智能铸造的创业门槛非常高,创业公司要想触及业内.技术的高度更难。智能铸造必备的机器人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两年间,有近千家机器人生产研发公司出现,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还未饱和,但这些产品还只处于中低端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并不能满足铸造业转型升级的真实需求。
铸造业想在转型升级中克服这些焦虑,还是要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好自身转型升级的规划,强调加强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